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0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262篇
林业   2450篇
农学   209篇
基础科学   127篇
  321篇
综合类   1723篇
农作物   92篇
水产渔业   49篇
畜牧兽医   160篇
园艺   80篇
植物保护   13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371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研究西南桦人工林的木材物理力学性能,对其禾材纤维形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径向上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长宽比在髓心处较小,沿髓心向外逐渐增大并渐趋稳定,纤维壁腔比在髓心处较大,沿髓心向外逐渐减小并渐趋稳定;轴向上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在树根处较小,随树木长高逐渐增大并逐步趋于稳定,纤维壁腔比在树根处较大,随树木长高逐渐减小并逐步趋于稳定.西南桦人工林木材纤维较长,纤维长宽比较大,纤维壁腔比较小,纤维形态表明西南桦人工林木材是适合用于制浆造纸工业的极好原料.  相似文献   
32.
采用KBr压片法对杉木/聚丙烯(PP)复合材料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确定杉木特征吸收谱带为1740~1730、1610~1590、1270~1260、1060~1050以及1040~1030 cm-1,以PP在1377 cm-1处吸收强度(I)为内标,对木塑复合材料(WPC)中木粉含量和杉木特征峰相对吸收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木粉含量与相对峰强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选取I(1060-1050)/I1377、I(1270-1260)/I1377为回归变量建立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和以I(1060-1050)/I1377、I(1040-1030)/I1377及I(1270-1260)/I1377为回归变量建立的三元线性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木粉含量的预测值和参照值之间具有强烈的相关性,校正决定系数(R2c)超过0.98,验证决定系数(R2p)超过0.96。外部验证结果表明,线性回归方程预测准确性较高,预测相对偏差范围为0.9%至7.4%,其中三元线性回归方程预测准确性稍好于二元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33.
阐述了三层实木复合地板的结构特点,对其产生弯曲变形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三层实木复合地板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4.
飞秒-纳秒量级脉冲激光烧蚀材料表面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微加工、外科手术、生物分子质谱以及艺术品修复和清洁等领域。基于该技术,从激光烧蚀设备的结构、传动类型、部件选型、技术措施等方面对设备样机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35.
分析了我国当前木材干燥生产中常规干燥室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干燥室的改进措施,提出了合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一种单板条双向定向重组装饰木板的制造方法。采用该法制成的重组木板是由多条厚度为0.5~5mm、宽度为10~100mm、长度不限的单板条以宽面倾斜贴合并经施胶固化而成的板材;板材中单板条的长度方向与板材长度方向大致相同,单板条的宽度方向与板材的板面相交成15°~85°的夹角。该重组木板的制备工艺包括:1)单板制备;2)单板条制备;3)单板条端头加工;4)单板条干燥;5)单板条施胶;6)单板条陈化;7)双向定向组坯;8)压固成型;9)毛坯板材加工处理。采用该法制成的重组木板材表面具有类似于天然木材表面的条带状花纹,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可直接用于地板、家具面板和建筑装饰面材等领域。  相似文献   
37.
采用两种粒径(30 nm和150 nm)的SiO2溶胶真空浸渍不同含水率(绝干、气干、调湿)的欧洲赤松和南方松边材,比较其24 h内吸液率变化规律和24 h增重率,并通过质量法分析硅溶胶处理材轴向SiO2的浓度梯度,从而考察处理材的初始含水率对SiO2溶胶在木材中渗透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木材均在绝干状态下吸液率最低,30 nm硅溶胶在气干状态下吸液率最高,而150 nm硅溶胶在调湿状态下吸液率最高。(2)初始含水率对增重率的影响与吸液率不同,30 nm硅溶胶在调湿状态下浸渍木材的增重率低于绝干状态,欧洲赤松气干状态的增重率最高。(3)初始含水率对试材中整体SiO2量的影响与增重率结果基本一致,欧洲赤松中SiO2轴向分布梯度远高于南方松,其渗透的均匀性较差。  相似文献   
38.
实木制品的干缩湿胀性直接影响其尺寸稳定性,对白蜡木、黑胡桃木和橄榄木的干缩湿胀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木材全干状态下的体积干缩率分别为13.88%、10.85%、9.89%,气干状态下的体积干缩率分别为4.89%、4.71%、4.14%,气干至饱水状态下的体积湿胀率分别为18.28%、12.82%、11.54%,全干至气干状态下的体积湿胀率分别为5.94%、4.20%、3.96%。三种木材中白蜡木的干缩湿胀性最强,黑胡桃木次之,橄榄木最小。研究结果对实木制品用材含水率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基于平行轴定理,采用变换截面法建立结构用集成材木梁的抗弯刚度C语言可执行程序模型,并通过足尺木梁的抗弯力学性能试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本试验根据木材抗弯弹性模量测定方法国家标准(GB/T 1936.2—2009)中的相关要求,测定层板木材的抗弯弹性模量并将其导入C语言程序模型,得到梁体抗弯刚度的模型理论值。依据结构用集成材国家标准(GB/T 26899—2011)对木梁进行四点抗弯测试并实时采集梁体跨中挠度、荷载数据,得到梁体抗弯刚度的实测值。对比梁体抗弯刚度的模型理论值与实测值,得出其平均相对误差率为3.89%。结构用集成材木梁抗弯刚度模型的建立应充分考虑梁体自身的构造缺陷,以综合层板的力学性能变异性及尺寸效应等影响因素,合理引入修正系数,提高模型的准确度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40.
We experimentally tested under radial compressive loads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ings constructed from spruce wood and reinforced with glass fiber.We used the Weibull distribution in statistical analysis,and tested five types of rings including unreinforced and composite reinforced(CR) as wound around the ring,oriented as two layers at angles of 45°,60°,75° and 90° to the column axis.We calculated 95 % reliability of load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rings by Weibull distribution.The highest load carrying capacity was obtained with CR rings at 60° to the axial axis of the ring.Load carrying capacities of rings at CR90,CR75,CR60 and CR45 were 137,192,215 and 126 %greater,respectively,than unreinforced rings.For unreinforced rings,failures resulted from catastrophic breaking of wood materials.None of the reinforced rings failed catastrophically because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rings was reinforced with glass–epoxy composite fiber.Cracks began at the core of the materials under the composite layer for all specimens and resulted in failure of the r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